A website for self learning, collecting and sharing.
Table of Contents
鲁迅 著,王培元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孤独者 伤逝 理水 铸剑
散文: 记念刘和珍君 范爱农 忆刘半农君 我的第一个师父 死 女吊
散文诗: 影的告别 过客 墓碣文 这样的战士
杂感: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论睁了眼看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夏三虫 十四年的“读经” 学界的三魂 谈皇帝 略论中国人的脸 小杂感 流氓的变迁 宣传与做戏 知难行难 沙 上海的少女 小品文的危机 观斗 从讽刺到幽默 现代史 推背图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夜颂 二丑艺术 “抄靶子” 中国的奇想 “揩油” 帮闲法发隐 礼 吃教 喝茶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论秦理斋夫人事 安贫乐道法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读书忌 隔膜 说“面子” 病后杂谈 阿金 隐士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论“人言可畏”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这也是生活”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讲演: 娜拉走后怎样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关于知识阶级
序跋: 《呐喊》自序 《华盖集》题记 写在《坟》后面 《自选集》自序
书信: 致许广平三封 致台静农一封 致曹聚仁三封
鲁迅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小说: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祝福 肥皂 伤逝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纪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阿金 我的第一个师父 女吊
散文诗: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希望 雪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野草》题辞
杂感: 我之节烈观 《呐喊》自序 娜拉走后怎样 战士和苍蝇 灯下漫笔 并非闲话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这个与那个 我观北大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学界的三魂 “死地” 空谈 阿Q正传的成因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可恶罪 小杂感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文学和出汗 “醉眼”中的朦胧 铲共大观 文学的阶级性 流氓的变迁 习惯与改革 上海文艺之一瞥 宣传与做戏 “友邦惊诧”论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听说梦 战略关系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现代史 文章与题目 谈金圣叹 二丑艺术 我谈“堕民” 偶成 世故三昧 谣言世家 捣鬼心传 批评家的批评家 漫骂 拿来主义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面子” 骂杀与捧杀 隐士 书的还魂和赶造 漫谈“漫画” 论讽刺 什么是“讽刺”?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死 半夏小集
鲁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娜拉走后怎样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忽然想到(三,四) 夏三虫 忽然想到(五,六) 杂感 北京通信 导师 长城 忽然想到(七) 补白 十四年的“读经” 这个与那个 学界的三魂 谈皇帝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读书杂谈 扣丝杂感 小杂感 无声的中国 太平歌诀 铲共大观 流氓的变迁 习惯与改革 新的“女将” 宣传与做戏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 谈金圣叹 经验 谚语 沙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儿童 小品文的危机 偶成 漫与 世故三昧 谣言世家 火 作文秘诀 捣鬼心传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 观斗 电的利弊 从幽默到正经 推背图 言论自由的界限 文章与题目 新药 夜颂 推 二丑艺术 “抄靶子” 查旧帐 晨凉漫记 中国的奇想 豪语的折扣 踢 “揩油” 爬和撞 帮闲法发隐 由聋而哑 男人的进化 电影的教训 礼 打听印象 吃教 未来的光荣 女人未必多说谎 “京派”与“海派” 北人与南人 朋友 清明时节 偶感 论秦理斋夫人事 算账 中秋二愿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骂杀与捧杀 隔膜 买《小学大全》记 说“面子” 运命 病后杂谈 隐士 “寻开心” 论讽刺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逃名 “题未定”草(六至九) 登错的文章 半夏小集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老调子已经唱完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今春的两种感想 上海所感 关于知识阶级
鲁迅 著
南京大学
孔乙己 秋夜 铸剑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药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社戏 祝福 在酒楼上 孤独者 伤逝 影的告别 风筝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论照相之类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所谓“国学” 不懂的音译 娜拉走后怎样 《热风》随感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以脚报国 买《小学大全》记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女吊 死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半夏小集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周春梅 著
花城出版社
篇目 | 相关书籍 | 备注 |
---|---|---|
阴影 |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 |
“罪”与“罚” | 罪与罚 | |
一次漫长而痛苦的阅读之旅 | 卡拉马佐夫兄弟 |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惊恐和怀疑 | 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 |
一部出色的心灵长诗 | 巴登夏日 | |
暗夜的星光 | 狱中十二年 | |
柔弱的革命者 | 狱中书简 | |
镜与灯 | 访苏归来 | |
这只是刚刚开始 | 巴黎伦敦落魄记 | |
向奥威尔致敬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 |
“关于他人的痛苦” | 关于他人的痛苦 | |
“后世跟我是有关的” | 巴黎的忧郁 | |
“孤独是迷人的” | 孤独是迷人的 | |
变形 | 变形记 | |
那只孤独的寒鸦…… | 卡夫卡传 | |
碎片或雪花 | 驼背小人 | |
玫瑰之死 | 马尔特手记 | |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 伊斯坦布尔 | |
天边外的梦 | 小城畸人 | |
一生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 |
一天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 |
为“人的尊严”而写作 | 癌症楼 | |
“这是永恒的……” | 法兰西组曲 | |
孤岛如何成长 | 漂泊手记 | |
穿越灾难 | 鼠疫 | |
歌唱的野草 | 野草在歌唱 | |
“可是,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 书店 | |
寻找家园 | 杨柳风 |
夏中义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Word版分享链接: https://www.aliyundrive.com/s/rVinjRxBjST (提取码: xk61, 仅供个人学习, 违者必究)
篇目 | 作者 | 章节/备注 |
---|---|---|
我的大学观 | 雅斯贝尔斯 怀特海 德里达 | 一、大学:人文精神的旗帜 |
“高贵的精神隐修院” | 莫伟民 | |
北大校长论北大 | 蒋梦麟 蔡元培 胡适 | |
《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序 | 尚传道 | |
大学的深层温度 | 张博树 | |
永远的校园 | 谢冕 | |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 冯友兰 | 二、人生须活出意义 |
幸福、献身和意义 | 加德纳 | |
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 罗杰斯 | |
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 马斯洛 | |
我的世界观 | 爱因斯坦 | |
信条 | 弗洛姆 | |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 | 雅斯贝尔斯 | 三、回到日常 超越日常 |
内心生活的消失 | 霍克海默 | |
凡夫俗子批判 | 叔本华 | |
精神的魅力 | 张炜 | |
为学与为人 | 牟宗三 | |
“慢慢走,欣赏啊!” | 朱光潜 | |
日常生活的“为我们存在” | 阿格妮丝·赫勒 | |
感恩与善待 | 阿尔贝特·史怀泽 | 四、心灵因博大而悲悯 |
散文诗四章 | 屠格涅夫 | |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 罗家伦 | |
我有一个梦 | 马丁·路德·金 | |
无梦楼随笔 | 张中晓 | |
巨人何以成为巨人 | 摩罗 | |
人道主义良心 | 弗洛姆 | |
青春期 | 阿德勒 | 五、青春·性爱·身体 |
性欲与可爱 | D.H.劳伦斯 | |
合乎道德的性行为指南 | W.诺曼·皮滕杰 | |
爱在人生中的地位 | 罗素 | |
爱与意志 | 罗洛·梅 | |
心灵的羞涩与身体的羞涩 | 马克斯·舍勒 | |
婚姻 | 罗素 | 六、婚姻·家庭·代沟 |
性革命与婚姻进步 | 潘绥铭 | |
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 | 王小波 | |
独身生活与对它的喜爱 | 麦格拉斯 沃尔什 | |
法律能惩罚婚外情吗? | 姚洋 | |
论父母与子女 | 莫罗阿 | |
代沟的无法预期的反响 | 米德 | |
论性别的特性 | 康德 | 七、我是女性 但不主义 |
神话与现实 | 波伏娃 | |
女人的职业 | 伍尔芙 | |
自我之孤独 | 斯坦顿 | |
男权回潮 | 张宽 | |
荣誉与爱荣誉 | 罗家伦 | 八、角色的自期与自律 |
我是要被献祭的 | 克尔凯戈尔 | |
康德的生平、著作与性格 | 斯克拉顿 | |
探索的动机 | 爱因斯坦 | |
责任-荣誉-国家 | 麦克阿瑟 | |
以政治为业的含义 | 韦伯 | |
论学两则 | 王国维 | |
《新人口论》二题 | 马寅初 | |
面对苦难四题 | 周国平 | 九、直面苦难的勇气 |
勇气来源于“不合时宜”的偏执 | 斯迈尔斯 | |
严酷时代里的证词 | 王晓明 | |
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 | 吴敬琏 | |
梁漱溟的骨气 | 任华 驰方 | |
西西弗的神话 | 加缪 | |
关于死、关于生的对话 | 史铁生 | 十、生与死的对话 |
关于死的反思 | 萧乾 | |
解放被死亡奴役的心灵 | 蒙田 | |
自由的死 | 尼采 | |
选择性死亡 | 弗霄切尔 | |
巨子遗嘱 | 贝多芬 茨威格 戴高乐 鲁迅 傅雷 | |
死亡与永生 | 别尔嘉耶夫 |
夏中义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目 | 作者 | 章节/备注 |
---|---|---|
社会记忆 | 康纳顿 | 一、让记忆唤醒历史 |
记忆即生命力 | 徐友渔 | |
“抢救失足音” | 韦君宜 | |
大跃进亲历记 | 李锐 | |
“文革”博物馆 | 巴金 | |
我们的父亲刘少奇 | 刘平平等 | |
青春是可怕的 | 钱理群 | |
托付 | 刘烨园 | |
这一代以及那一代的理想 | 筱敏 | |
书厄小史 | 散木 | |
新的!旧的! | 李大钊 | 二、传统与变革 |
灯下漫笔 | 鲁迅 | |
破坏 | 傅斯年 | |
文化的变化与进步 | 蒋梦麟 | |
中国文化之出路 | 陈序经 | |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 胡适 | |
自信力与夸大 | 梁实秋 | |
论传统与反传统 | 王元化 | |
“东方文明”琐议 | 严秀 | |
“什么是启蒙运动?” | 康德 | 三、重新点燃启蒙火炬 |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 李泽厚 | |
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 陈独秀 | |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 李中 | |
《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 | 牧惠 | |
“皇帝来哉” | 刘洪波 |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托克维尔 | 四、革命反思录 |
我们的政治主张 | 胡适 | |
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 | 张灏 | |
历史的记录与革命的反思 | 单世联 | |
“路标”改变以后:世纪初沙俄改革与自由知识界的悲剧 | 苏文 | |
格瓦拉为什么出走 | 程映虹 | |
其兴也勃 | 潘旭澜 | |
关于新闻自由 | 休谟 | 五、自由思想档案 |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 马克思 | |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 | 李大钊 | |
论思想统一 | 梁实秋 | |
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 储安平 | |
言论自由与反民主的少数 | 科恩 | |
四大自由 | 罗斯福 | |
自由主义的前途 | 米瑟斯 | |
民主 | 阿克顿 | 六、民主ABC |
对于民主的再思考 | 陈独秀 | |
民主与“终极目的” | 顾准 | |
华盛顿的选择 | 傅国涌 | |
民主的价值观放之四海内皆准 | 阿玛蒂·森 | |
三个神圣的词 | 勒鲁 | 七、平等与公正 |
自由与平等互利 | 托克维尔 | |
资本主义和平等 | 弗里德曼 | |
对内的平等 | 王造时 | |
三种社会体制 | 张五常 | |
机会不均等导致的分配法则畸变 | 何迪 | |
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 | 李昌平 | |
威海忧思 | 魏明伦 | |
平等、价值和功能 | 哈耶克 | |
易卜生主义 | 胡适 | 八、个人·社会·国家 |
个人与国家之界说源 | 杜亚泉 | |
随感录二十八 | 钱玄同 | |
国民人格之培养 | 张奚若 | |
“公仆”之名不能成立论 | 邵燕祥 | |
良民的标准 | 苏中杰 | |
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 | 茅于轼 周鸿陵 | |
纳税人,说出你的权利 | 萧雪慧 | |
论公民的不服从 | 梭罗 | |
公民社会 | 达仁道大 | |
关于知识阶级 | 鲁迅 | 九、什么是知识分子 |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 殷海光 | |
民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功能 | 霍克 | |
知识的责任 | 罗家伦 | |
知识分子的责任 | 哈维尔 | |
我们的志趣和态度 | 储安平 | |
左拉与德雷福斯案件 | 贝尔纳 | |
陈寅烙的最后二十年 | 陆键东 | |
中国作家与精神气候 | 林贤治 |
夏中义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目 | 作者 | 章节/备注 |
---|---|---|
论非暴力 | 甘地 | 一、和平:文明的曙光 |
纪念诺贝尔演说 | 曼德拉 德克勒克 | |
暴力与技术 | 米达尔 | |
“军备竞赛”的代价 |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
战争规则的三次质变 | 丁林 | |
血与火铸成的不公正 | 闻一 | |
拒绝恐怖 | 严秀 | |
世界人权宣言 | 联合国 | 二、以人权的名义 |
20世纪末世界人权发展趋向 | 夏熔 | |
人权问题与谁有关 | 龙应台 | |
论国家及其未来地位 | 哈维尔 | |
以欧洲的名义阻止纳粹悲剧重演 | 格鲁克斯曼 | |
少数人的权利 | 丁林 | |
民族自由与个人自由 | 哈耶克 | 三、告别狭隘民族主义 |
自由主义或和平主义的民族主义 | 米塞斯 | |
“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 | 奥威尔 | |
地方国家消亡论 | 汤因比 池田大作 | |
靖国神社与日本人 | 董炳月 | |
全球伦理普世宣言 | 斯威德勒 | 四、多样文化与普世价值 |
普世伦理:宗教良知的国际表现 | 何光沪 | |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 克林顿 | |
殊别价值与普世价值之间 | 舒城 | |
缠足、隆乳与“文化”比较 | 秦晖 | |
不要鹦鹉学舌 | 何家栋 | |
文化纯洁性与个人选择 | 秋风 | |
找寻远去的家园 | 葛剑雄 | |
寂静的春天 | 雷切尔·卡森 | 五、只有一个地球 |
雨雪霏霏看杨柳 | 侯文蕙 | |
第四个时间单位 | 李工有 | |
走出绿色象牙塔 | 王力雄 | |
消费者并不是无辜的 | 佚名 | |
我们的忧虑 | 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 | 六、发展有无极限 |
绝处逢生 | 里夫金 霍华德 | |
走向可持续发展 |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 |
敞开通向智慧之门 | 舒马赫 | |
第一号全球问题 | 何博传 | |
人类社会的内生危机 | 何为 | |
后发劣势 | 杨小凯 | |
哥本哈根精神 | 杨福家 | 七、科学精神及其责任 |
科学——伪科学:界限何在? | 纪树立 | |
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 韦伯 | |
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 戈兰 | |
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 | 程亚文 | |
科学的责任 | 海森堡 | |
现代技术对人的挤压 | 庐峰 | |
萨哈罗夫——人和物理学家 | 扬诺赫 | |
克隆技术的含义 | 邱仁宗 | |
为市场定位 | 布罗代尔 | 八、市场:看不见的手 |
市场的力量 | 弗里德曼 | |
粗犷朴实的个人主义 | 胡佛 | |
市场经济中新的伦理和法冶 | 茅于轼 | |
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 | 吴敬琏 | |
市场不能干什么 | 丁宁宁 | |
世界秩序的三种结构 | 喻希来 | 九、走向全球化 |
联合国宪章 | 联合国 | |
两种主权观 | 安南 | |
全球化与新思维 | 资中筠 | |
全球化:文化的解放 | 略萨 | |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 钟伟 | |
三大矛盾与五个一般 | 杨继绳 |